在日常生活中,为什么我们会仅因一个人的外表就对他/她产生好感?又为什么会因对某人的第一印象很好,就忽略了他的缺点呢?
这些现象背后,其实都隐藏着“晕轮效应”,又被称为“光环效应”、“光晕效应”,是一种个体对某人或事物某一特质形成正面或负面印象后,这种印象会扩散到对其他特质的评价上,从而影响整体判断的心理现象。
一、“晕轮效应”是怎样产生的?
心理学研究发现:人们倾向于关注和记忆信息中的某些突出特征,这些特征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。这些突出的信息点会更容易形成印象,并影响对其他特质的判断。
二、“晕轮效应”会产生怎样的影响?
在我们对某个人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的情况下,“晕轮效应”会让我们仅仅通过外在特征就去判断其内在本质;也会让我们习惯性的通过事物个体特征来推及整体,得出片面结论;还会让我们因为对某人的印象,连带影响到和这个人有关的事情上,也就是“爱屋及乌”。
三、“晕轮效应”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?
1.在接收信息时,要学会分辨哪些是真实、有价值的信息,哪些是干扰、无用的信息。通过提高信息识别能力,减少晕轮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。
2.在评价一个人或事物时,要尽量从整体出发,全面看待,切莫因一个优点或缺点,就全盘肯定或否定,避免认知上的以偏概全。
总之,“晕轮效应”既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,也是一个容易导致误判和遗憾的陷阱。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要学会深入了解事物后再进行判断,这样才不会被“晕轮效应”的花招所欺骗,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。